員工上課滑手機?這3招讓「滑世代」專心學習

奇想專欄

作者:趙祺翔

在企業教育訓練課程上,講師在前頭講得滔滔不絕,學員在底下低頭滑得飛快,身在課堂,心還連著外面的世界。我們都熟悉這個畫面,尤其對人資或主管來說,一堂課要花錢、排時程、請講師,卻換來一群低頭滑手機的學員,真的很挫折。

這不代表學員不專心,訊息不停、切換快速、回應焦慮……其實是他們每天工作的樣貌,資訊焦慮與即時反應成了他們的習慣。

我在企業現場最常遇到的幾種情境:

在一場針對金融業新進人員的企業培訓計畫中,有位學員積極發問、參與討論,表現可圈可點。但只要課程進入理論區塊,他就會悄悄低頭看手機。休息時我和他聊天,才知道他是「怕錯過工作訊息」,這種被連線焦慮綁住的情況,在工作者中非常普遍。

另一場針對理財專員的內訓,幾乎每10分鐘就會有人低頭處理訊息。講到一半突然有人走出教室接電話,其他人也跟著分心,就算上課也心繫客戶,客戶的訊息不能不回。

這些情境常常上演,因為習慣了資訊快速切換、多工處理與即時回應。企業培訓如停留在「單向講授」或「禁止手機」的管理心態,那效果肯定不好。

那麼,我怎麼做?以下是我現場最常用的三招:

一:引起學習動機,讓他知道「這堂課跟我有關」

我會從真實的工作情境出發提問:「你有沒有回過一堆客戶訊息,最後還是沒成交?你覺得為什麼?」這種提問一丟出去,學員就會停下滑手機,開始想:「對欸,是為什麼?」這就是動機建立的起點。

一旦他們知道這堂課不是「公司安排的例行訓練」,而是會影響到他們業績、升遷、加薪的真實工具,他們會主動想學。

二:設計活動,讓他「收起手機、動起來」

我常設計與主題緊扣的體驗式活動,例如時間管理課程會請分組模擬一天內有十件事,要如何排序處理;或在溝通課程中,用角色扮演模擬演出應對客戶的情境。當活動開始,學員自然會收起手機,全身灌注在小組夥伴與眼前的挑戰,學習氣氛自然被挑起。

三:與其「禁止手機」,不如「設計專注規則」

我不會說「上課不能滑手機」,而是這樣說:「課堂中請大家全神投入,手機先收起來,我們會在每堂課結束前預留5分鐘給大家處理訊息。」,這代表我尊重你的工作需求,也請你尊重這堂課的學習空間。出乎意料地大部分學員都願意配合,因為他們感受到被理解,而不是被命令。

 

讓培訓不只是「人到」,而是「心到」

在每一場企業培訓課程中,我最在意的不是教材與活動多豐富,而是學員除了人到有沒有「心到」,除了聽到有沒有「學到」、「用到」。滑手機不是敵人,而是現代學習行為的提醒,試試用些策略,把「低頭滑」轉化為「抬頭學」吧!

如果你也正為企業尋找一門真正能學員願意參與的企業課程推薦,不妨讓我們一起設計一場結合行動、體驗與思考的訓練!